close

本文引用自鴻越文化


 從感覺統合的觀點來談-前庭系統的重要性

      發展心理學之父皮亞傑認知發展論中提及,認知發展是始於感覺動作的經驗。感覺統合創始人艾利斯也強調孩子的所有基本學習能力世界由感覺的整合過程而逐漸發展完成。而且各項能力的發展有一定的順序。

      例如孩子要先能夠抗地心引力,維持姿勢的平衡,才能發展完全自主性的動作,進一步發展精細動作的協調能力。如果因為先天或後天的刺激不足,而導致孩子無法順利的接收或有效的處裡整合功能時,就可能導致孩子因感覺統合功能異常,而影響基本操作、學習能力發展不良、情緒不穩定或注意力異常等問題。

那麼,何謂前庭系統呢?
                在感覺統合的過程中,前庭系統扮演著參與生命發展之初的角色。他與人體的眼球、頸部、軀幹及四肢肌肉的活動有非常密切的關係。
前庭系統位於人體的內耳區,主要的功能在於偵測地心引力,以維持身體的平衡。前庭系統內的神經在受孕四到五週便開始發展;受孕五至六個月,因為地心引力的刺激,而加速神經傳遞速度。因此,孩子在媽媽肚子裡前庭系統就已有相當的發展了,這也說明了早期胎動的啟動,和引導胎兒頭部朝下準備出生等動作。

誰接收地心引力以及動作平衡的器官?
                在前庭系統中,有兩個接收地心引力以及動作平衡的器官,就是負責靜態平衡的耳石與動態平衡的三半規管。耳石所負責的是頭部的定位,直線、低頻率動作的偵測。也就是說,當寶寶將頭部向前、後、或兩側移動時,不同的傾斜度就會告訴他身體在空間的位置。三半規管所管的就是頭部位置的轉動,瞬間性、高頻率動作的偵測。當我們在做一些有速度感的動作時,如騎腳踏車、坐雲霄飛車、轉圈等,三半規管可以精密地算出身體位置在上下、左右、前後各方向移動的快慢。
      專業上評估前庭系統表現,包括了:茲是對應的眼球震顫、空間中身體位置感、重力、以及動作的嫌惡反應或活動不耐等。相關合併的問題有:無法統合地同時運用身體兩側、計畫及產生投射性動作順序障礙、視覺與空間統合能力不良、手眼不協調。甚至,有部分學者提出前庭系統和語言、說話發展遲緩有關,但這一點仍有爭議。
      當我們移動身體或頭時,前庭系統會配合這些一動調整眼球以及頸部的肌肉。因此,如果孩子的前庭功能運作的不是很順暢,就無法正確地接收視覺訊息。反映在孩子的課業行為上,就會發生時常寫錯、認錯、漏抄、漏讀或漏寫文字,像是坐在在顛 的車上看書,書上的字很難看的清楚、很容易漏掉或錯誤一樣。

前庭系統會自己調節本身系統的功能唷
                 除此之外,前庭系統也會自己調節本身系統的功能。當環境中的前庭刺太多的時候,前庭系統就會過濾這些刺激把一些訊息抑制下來;如果是外界的刺激太少時,它會將神經傳導的通路擴大,促進前庭訊息的輸入。
前庭系統不當地啟動抑制作用,導致進入系統內的訊息不足,為了吸收較多的前庭刺激,孩子對於活動量的需求就會比一般孩子高,動個不停,造成注意力短暫、心不在焉的情況。同時,前庭刺激不足以提供腦部功能分化,大腦功能也趨於緩慢。如此,孩子學習語言、閱讀、寫字等都會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
      另一方面,若前庭系統不當地啟動促進作用,導致周遭細微的刺激對孩子而言有如洪水般無法承受。因為漫無選擇地吸收了過多的前庭以及重利刺激,使孩子不願意爬高、跳躍、旋轉,長時間處在精神緊張的狀況。所以,孩子常會有情緒不穩定、易受驚嚇、個性固執,一定要自己覺得安全才去行動。遇到外在的挑戰,若自認為不可能做到就不願意合作,因而影響到情緒、行為、人際關係,甚至於課業。
      由以上的分析,我們不但認識了前庭系統中的二個重要的器官:耳石和三半規管,也學習到前庭系統的重要性及其對重心與身體兩側協調發展的影響。所以,父母與師長應多注意孩子的日常行為表現,在適當的年齡給予刺激,多做翻滾、滑行、擺盪及旋轉等能刺激前庭系統發展功能的活動,以協助孩子順利的建立重心與身體兩側平衡,並幫助孩子有適齡適性的身心發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ing007 的頭像
    jing007

    四十而立

    jing00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